早發性失智症,家屬面臨更多挑戰。

早發性失智症,過來人給照顧者的4項寶貴建議

by 五零中人
766 views

Last Updated on 2022-07-09 by 五零中人

早發性失智症,照顧者更具挑戰。

早發性失智症,照顧者更具挑戰。
攝影師:Liza Summer,連結:Pexels

早發性失智症,不是早上發生的失智症啊(誤);明明就還很年輕,但是新的記不住,舊的忘不了,很可能就需要去看醫生做個診斷了。

失智症並非老人年的專利,年紀輕的人也會得失智症,凡65歲以下被診斷為失智症者稱為「早發性失智症」。一般而言,早發性失智症病人退化速度較快,也因病人正值中壯年,大多需負責家庭經濟或是治家教子,其所面臨的問題也較為複雜困難。

「楊班長」是一位早發性失智症病人,發病時59歲,從發病至今都由太太陪伴照顧。很高興訪問到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症家屬互助聯誼會會長,彩文姐,分享她照顧楊班長的心得及建議。

照顧楊班長,一路走來雖然辛苦,但總覺得這個豐碩的學習成果,一定要和朋友們或是早發性失智症家屬們分享,讓大家能減少嘗試錯誤的挫折。由此可收聽Podcast節目。

早發性失智症怎麼會發生在我家?

在民國96年確診的8年前,楊班長曾遭遇一次大車禍,事後需做漫長的復健,過程中楊班長自覺帶給家人很大的麻煩,家庭的重擔都落在彩文姐一個人身上,楊班長在漸漸失去自信心後,便將自已封閉起來。

彩文姐是個性比較開朗的人,她沒辦法理解封閉、憂鬱的心理感受,總覺得「你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,你要站出來幫助我啊!」就這樣常常因為小事情,而把累積的情緒爆發出來。事後,總是很歉疚,因為知道楊班長也不願意這樣,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。

楊班長在雙手復健到一個階段後,竟也努力的完成了冷凍空調的職業訓練,並且取得技術執照,順利就業,但三年後,卻開始有健忘的情況發生,經常遭到老闆的數落;在家裡也開始常常忘記關水龍頭了。

才50幾歲,怎麼可能會有失智症

楊班長當時還年輕,跟筆者一樣是「五零中人」,彩文姐根本不會往失智症去想,就是覺得楊班長做事不用心。但漸漸的,事情演變的更令人難以相信了。

確診那年,楊班長需要出國一趟,參加外甥的婚禮,在填寫護照資料的時候,彩文姐發現他竟然連自己的基本資料都不太會寫,才警覺去詢問醫生,等楊班長回國後帶去醫院,果然確診為「早發性失智症」。

當年,楊班長59歲。

門診衛教團隊,診間的守護天使

在新店第一次就診時,葉炳強醫師就立刻請衛教團隊來協助,當時的志工麗珠姐非常細心地詢問病人的狀況、對於失智這個疾病有多少認識、以及日後該如何安排病人的生活等等,在最初這麼茫然的時刻,衛教團隊提供了關鍵的協助資源。

麗珠姐也因此成了彩文姐的好朋友。

麗珠首先極力推薦參加康泰基金會每個月舉辦的「溫馨上午茶」,這個活動非常適合第一次接觸到失智症的家庭,除了提供許多有關失智症的課程及相關活動之外,也讓失智症家屬們得以互相分享照顧技巧,彼此支持,相互打氣。

資源雖豐富,但要如何讓失智症患者有參加意願

楊班長雖然有很高的病識感,但在最初也會因為要去接觸新環境、新朋友,常常也是嚷著要回家,不想繼續上課。失智症患者在心理上,容易喪失自信,若要他們跟陌生人互動,那真的是一大挑戰。

彩文姐希望能提高楊班長參加活動的意願,於是開始細心的尋找誘因,發現楊班長喜歡吃東西,就在每次活動結束後,不動聲色帶著楊班長到附近不同的餐廳探索美食,幾次之後,楊班長就真的「食髓知味」,也不再抱怨不想出門上課了。

攝影師:Malidate Van,連結:Pexels

早發性失智症患者,由於年紀比較輕,還有很長的老年生活需要度過,適當的安排參加活動,不僅更容易消磨時間,對於延緩患者的病程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
「活動、運動、互動」的「三動人生」是延緩病程的重要因素,最怕的就是待在家裡,腦筋不動、身體不動,也不跟朋友互動。但要能有效誘導長輩願意出門,就得細心的觀察,找出真正的誘因喔!

楊班長的作息安排

葉炳強醫師特別提醒,楊班長這麼年輕,一定要每天多運動、多曬太陽。於是,彩文姐每天一定帶楊班長運動,並且把生活作息做規律的安排。規律作息很重要,這樣可以讓患者預知接下來的活動,情緒也因此會比較穩定。

彩文姐也以「同進共出」的原則來讓楊班長可以參與協助自己的工作,比如說,一起買菜,或是一起到附近山坡地挖土回來作盆栽,這樣讓楊班長動腦、動手,讓他覺得還是一個有用的人,也增加楊班長的自信心。

這樣除了上課之外,其餘也都是一起行動。讓楊班長在能力範圍內儘量發揮,這樣的陪伴方式,既能維持親密歸屬的關係,又能達到「三動人生」的效果,病人與照顧者都能獲得最大的益處。

楊班長的活動規劃

彩文姐同時也發現楊班長在音樂方面有潛在能力,其他班上同學在唱歌的時候,他就會配合旋律吹口哨來伴奏,大家都豎起大拇指,說他很棒,這樣更鼓勵了楊班長在音樂上的興趣,也讓楊班長覺得自己又是一個有用的人。

看著年輕的楊班長,在聽說讀寫方面的基本能力漸漸喪失,彩文姐又想出了一個方法,讓楊班長能維持基本書寫的能力,在市民大學找了國語課,原本這是針對年輕時失學的長者設計的課程,正好讓楊班長可以練習。

班上都是「資深阿嬤」,大家看著彩文姐帶著楊班長走進教室,就問說:「你們找誰啊?」彩文姐清楚的說明楊班長的情況之後,大家都很佩服這二位「年輕人」的勇敢。

老師給楊班長的作業都是大大的100分,班上資深阿嬤們個個手藝精湛,每次上課做的美味點心,也都是給楊班長雙份,這麼多溫馨的鼓勵,楊班長更加愛出門上課了。

在這麼多的課程中,彩文姐發現「音樂律動」的課程,成功啟發了楊班長的音樂潛能,有時還能自創舞步,令人讚賞不已。既使到現在楊班長的病程已經是重度階段,一聽到節奏輕快的兒歌,還是能隨著打拍子,讓整個生活品質提高許多。

這一切都是彩文姐細心觀察後,一步一步帶著楊班長體驗,慢慢找到楊班長的潛能、興趣,除了豐富日常生活之外,也讓楊班長充分陶醉在整個過程中。

早發性失智症照顧者的真實心路歷程

彩文姐坦白的說。

這一切,好辛苦喔!

前面談到的生活安排、課程規劃,看起來都很美好、順利,但是因為要帶進帶出、交通往返,相當消耗體力,還要照顧婆婆,照顧上國中的小孩,再加上所有的家務事,可說是筋疲力盡。

所以某些生活細節,跟楊班長講一次、三次、七次、八次,都還是做不好的時候,彩文姐的脾氣自然就又爆發了。但這樣的情緒起伏,並不是彩文姐想要的生活方式,於是,找上耕莘文教院聖依納爵靈修中心來協助。

心靈省察,懂得欣賞才是王道

經過神父帶領六天的避靜之後,每天都有福音默想,自己沈澱下來,後來慢慢的放下不必要的期待、不必要的要求,調整自己的思考模式,彩文姐決定採取「順其自然」的心態。

練習多一點包容、多一點接納,還有最棒的是「欣賞」,因為假如沒有欣賞,只是看楊班長把交代的事情做完,心情可能還是會在起伏當中,但是在刻意的努力學習「欣賞」之後,彩文姐的心情就明顯的穩定下來。

彩文姐因此深切的了解,「鼓勵、讚美、肯定」比起「要求、責備」的效果要多了好幾倍。

照顧者擔心與社會脫節

彩文姐當時身兼教會主日學老師以及失胎者的傷痛服務員,在照顧楊班長的時間裡,要同時兼顧這些身份,身心都感到相當疲累,在靜思分辨之後,由於楊班長還能自理生活,彩文姐決定繼續維持這二個工作。

一方面是可以暫時離開楊班長,轉換一下心情,可以讓自己在照顧時,情緒更穩定,另一方面是可以持續參與社會活動,保持連結,就像是充電一樣。

信仰的團體是彩文姐心靈活力很大的泉源,隨時充滿感恩、平安、有希望,這樣的恩寵,是她面對困難挑戰最有力的後盾。

對照顧者的4項寶貴建議

  1. 【照顧好自己】:再次強調照顧好自己非常重要,維持經常運動,強健體魄。也要經常參加朋友聚會,除了維持關係,還可利用機會教育,讓更多人深切了解失智症以及照顧上相關的知識和技巧。
  2. 【多鼓勵患者參加各種課程活動】:尋找誘因,來提高患者參加意願。找誘因,需要透過陪伴,細心觀察。另外,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到了晚期,患者更需要精神支持,情緒也會比較穩定。

    目前楊班長已經在重度病程,彩文姐的策略是維持楊班長「咀嚼」及「走路」的功能,在每天的陪伴時間,多注意口腔的清潔維護,也盡量維持走路運動。

    目前楊班長還不需要額外的營養品,因為三餐還能自行咀嚼進食;目前也還可以走路,對健康的維持也是很有幫助的。
  3. 【鼓勵家屬多參加支持團體】:康泰基金會的「康泰憶起來」,歡迎家屬帶著早發型患者一起來參加,有醫療諮詢以及照顧經驗的交流,更重要是彼此加油打氣,互相扶持,讓照顧的路走起來更有能量,在關鍵的時候,能知道如何處理。
  4. 【必要時,懂得放手】:在照顧的後期,如果已經不勝負荷,一定要懂得放手,不要捨不得,讓患者能有更完善的照顧環境,才是智慧的抉擇。

這篇是早發性失智症家屬的專訪,希望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,對您有些幫助。感謝您,歡迎留言、分享給需要的朋友。

延伸閱讀:

失智症家屬,辛苦的照顧者

無條件的愛

衛生福利部的網站:失智照護資源布建及聯絡資訊

你也許喜歡讀讀這些......

12 留言

金金 2021-05-31 - 3:27 下午

人很容易落入責備及要求而彈開很多人,不論是不是照顧失智症,都要以鼓勵、肯定及讚美拉近距離。謝謝這篇文章,家中沒有失智症患者,但我提前學習到正向回饋的重要性。

五零中人 2021-05-31 - 3:34 下午

棒棒,你真棒。

毛毛 2021-05-31 - 3:53 下午

早發性失智症沒想到離我們那麼近~感謝版大詳細分享~對照顧者來說是很珍貴的一篇文章 !

五零中人 2021-05-31 - 10:59 下午

失智症對於照顧者來說,有人比喻是「隱形的殺手」。可想而知照顧者身心靈所受的壓力真的很大。

May 2021-05-31 - 10:41 下午

早發性失智症真的離我們的生活很靠近,59歲的年紀其實就是差不多和我爸媽年紀相仿的階段,我無法想像如果他們得了失智症應該要怎麼辦!謝謝五零中人提供了這樣的故事,讓我們這些年輕人也有所體悟!

五零中人 2021-05-31 - 11:01 下午

失智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。希望多一些故事分享給需要的人。

GTing 2021-05-31 - 10:53 下午

謝謝分享這篇文章,還是要多多陪伴身邊的親朋好友,多給他們信心,不要讓他們有太多的壓力,且一定要有耐心,人跟人之間是互相的:)

五零中人 2021-05-31 - 11:02 下午

這次疫情,也給我們一個機會思考「假如我還剩一天可以活」我希望怎麼過現在的生活。

2021-06-01 - 1:03 上午

真的是很真誠但也很真實再發生的故事!!
這位楊班長可能在那次的車禍受傷後,就有了大腦器質性的損傷,隨著時間發展慢慢退化,才在後來顯示出這樣子的失智症狀情形!

阿…要顧一位失智家人,的是比肢體受損的個案來說,困難太多了呀~~~有什麼需求或需要的資源問題情儘管提出來,我們都很願意做協助!

五零中人 2021-06-01 - 9:41 上午

感謝您。我的一位好朋友年初去天堂了。她生前是肌肉萎縮,也是遇到一位好棒的職能治療師,貼心又專業。看了您的文章讓我想起那位好醫生。感謝您的熱心。

派熊 2021-06-01 - 10:40 上午

家中的奶奶,就是失智症,父母去照顧在照顧奶奶,只是山上資源比較少,交通也比較不方便,照顧者必須要更多的耐心。而我觀察到奶奶失智前,做人處事、婆媳關係、與小孩的關係,都會影響到失智後,對她的態度……。希望未來的醫療,可以對失智這一塊,有更進一步發展

五零中人 2021-06-01 - 2:16 下午

感謝您。目前的失智症醫療環境及照護資源已經算很成熟,當然還有成長進步的空間,例如像是在末期的照護知識和技巧,仍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